无障碍浏览 打开适老化模式
唐河县人民政府
唐河县人民政府
导航图标

您的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县长信箱
信件标题: 关于对唐河的调研报告,希望对唐河文化发展有所帮助
来信日期: 2024-09-24 接收日期: 2024-10-25
来信内容: 栉风沐雨兴伟业,砥砺奋进踏新程 ——乡村振兴路上的河南基层 摘要:本报告以河南省为调研对象,围绕基层乡村振兴、农业发展、教育改革、乡村旅游等多方面展开调研。报告详细分析了当地在耕地保护、乡村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古建筑保护等方面的具体实践与成效,同时探讨了乡村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及可能的解决路径。此外,报告还强调了基层组织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村民在共同富裕进程中的团结合作精神。最后,报告指出,尽管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一目标必将实现。 一、 调研背景 本次社会实践调研的主要地区为河南省封丘县、唐河县和社旗县,调研内容涵盖农业、教育和旅游三大方面。 封丘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面积约1220.5平方公里,辖8镇11乡,共有607个行政村。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和粮食生产先进县,封丘县的农业基础坚实,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和水稻。近年来,封丘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和优化耕地管理,有效提高了粮食产量,确保了粮食安全。2022年,封丘县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292.9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市排名第三,农业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教育领域,尽管封丘县拥有多所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教育资源逐步改善,但城乡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仍然存在差距。尤其是在乡村地区,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与城镇相比差距较大,这也成为封丘县未来发展的重点关注领域。此外,封丘县依托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正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青堆新石器时代遗址和赵匡胤黄袍加身处等景点已成为游客参观的热门目的地,为当地旅游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唐河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总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人口约120万,是河南省重要的农业县。唐河县以小麦、玉米和大豆为主要农作物,通过不断推广农业科技和优化种植结构,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2023年,唐河县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20万吨,体现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在教育方面,唐河县近年来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学校数量增加,教育设施逐步完善,特别是在乡镇地区的中小学得到了较大的支持,使得全县的教育水平稳步提升。然而,唐河县不仅重视农业和教育,也在积极挖掘其旅游潜力。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宣传推广,唐河县逐渐吸引了更多的游客,这为当地经济多元化提供了新的机遇。 赊店镇位于南阳盆地东北部边沿,又名赊旗店。现为社旗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赊店史称“豫南巨镇”,曾与佛山镇、朱仙镇、景德镇并称为全国“四大名镇”素有“天下店,数赊店”之称。1989年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首批“历史文化名镇”,2004年经河南省政府批准恢复赊店镇之古名,2007年被国家建设部、中国文物局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纳入河南省6个重点支持发展旅游文化名镇。近年来,社旗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集全党之智慧,全民之力,充分挖掘赊店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开放资源,实施赊店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开发,以此带动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通过近年努力,古镇保护开发初见成效,赊店历史辉煌的形象正重现人们面前。 2023年,中国农业生产保持稳中有进,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农业科技应用不断提升。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实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土地管理法》等政策,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我们将调查农业生产情况,了解农作物种植结构、农业科技应用、农产品销售渠道等方面的现状。 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义务教育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旨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根据《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2》,农村教育在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我们将了解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情况,调查教育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学生入学率等方面的问题。 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实施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法》等政策,鼓励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河南省政府发布了《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政策措施》,对全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在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新增、展期、延期贷款产生的利息,省财政按年化利率2%给予贴息。此外,河南省还鼓励各地发放文化旅游消费券,省财政按不超过省辖市实际财政支出的30%给予补贴。这些政策措施在大力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更好发挥文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我们希望调查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了解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产品开发、游客接待等方面的现状。 根据《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河南省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包括农业现代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希望深入了解河南省基层乡村在教育、农业、和旅游方面的现状和挑战,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二、 调研内容 由于本次调研范围较广,跨度较大,因此该调研报告将分点分别阐述调研内容 (一) 沃野铺千里,稻菽照丰年 我们于6月26日下午4点50抵达封丘县农业农村局,与当地金银花专家王广军一起讨论当地金银花种植问题。封丘县种植金银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封丘古属魏地,西晋《博物志》载:“魏地人家场圃所种,藤生,凌冬不凋。”照此算来,金银花在封丘种植迄今至少有1700余年的种植历史。作为金银花栽培的起源地和原产地,2020年10月,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正式授予了封丘县“中国道地金银花之乡”的称号,此地也是我国唯一的“道地金银花之乡”。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封丘金银花具备了不同于他地的优良品质。 王广军师傅先为我们介绍了金银花整个产业,金银花的主要用途有制药、食用。在采摘过后,会将金银花烘干,随后进行精加工或者送至其他产业。金银花的价格变化较大,设置国家储备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国家储备量大,可以在产量低时防止价格过度增长。新乡的金银花虽然品质高,但是由于资金链周转不开、宣传困难等问题。他着重谈到如今金银花产业的主要痛点在于种植后的采摘成本。这其中的原因有三:一是采摘时间难定,一株上的金银花会在不同时间成熟,上午采摘过后下午可能会再成熟一批;二是采摘必须及时,若在成熟后不及时采摘。花朵开放后品质将会下降许多;三是采摘活动无法工业化,只能采用价值较高的人工采摘,这是因为目前机器无法辨别金银花成熟与否。 谈论完金银花相关产业后,实践队员们于与农业记录员讨论当地土地政策谈论了与农业有关的相关内容。成员们与其讨论当地的耕地情况,调查员先生为我们讲述封丘的地理位置,由于地势较低在此时的罕期作物受影响比较小,但在降雨稍多时也成为了劣势,汛情则会降低当地的产量。 实践队员还与其共同讨论关于新实行的滴灌办法,这种方法的普及减少了种粮大户浇水、施肥的人工成本,滴灌的新型技术也使农作物的吸收更为充分。“之前要雇十个人干一整天,如今人工的费用剩下来了,在改换时还有国家的补助,种粮大户们都很乐意。”但是如果是家里只有几亩的小农户则会认为没有必要,自己原本在家无事,依靠的这片土地就是他们的全部了,这种滴灌的工业化生产显然不适合他们。 当日晚上7点30实践队成员们去往金银花的种植地点进行调查,花朵在绿叶的掩盖下错综复杂,机器着实难以辨别其成熟与否。 6月30日下午4点,暑期实践小组来到了唐河县闽营村了解当地情况。 上午实践小队到达闽营之后,村委书记首先向小队成员讲述了闽营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项数据。闽营村委下辖闽营老街、闽营西街、东小庄、前营、中营、连湾六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共计600户3725人。其中有1500余人外出务工,务工人员受教育水平大多为初中毕业,少数为高中毕业。闽营村60岁以上老人共有700余人,其中空巢老人两位,受闽营村村委照顾;有五保户60余人,由村级养老院进行照料。闽营村耕地面积共有5730亩,每年秋季约有2400亩种植玉米,2400亩种植花生,剩余地块以芝麻红薯以及高粱的种植为主。闽营村的人均收入大概为4500元每年。全村有一个香菇种植合作社,每年可以产出约九万袋香菇,净利润约为54万元。并有若干私人养殖户以及参与种植合作社家庭25户,且有12户家庭农场。村内有一家小型电子厂,可供本村30人就业。闽营村设有闽营小学以及幼儿园以解决闽营村以及周围村庄儿童的小学与幼儿园教育问题,初中则由乡级进行调控。闽营村还设有社区医疗服务站,共有1到2人提供医疗服务。在各种补贴方方面。对于农田的耕地补贴为每亩地108元每年;对于五保户的五保补贴为每月每人572元;村内的实时无人抚养儿童(孤儿)每人每月补贴为900元。村内的年龄符合要求的老人每月有农村养老金:其中60到70周岁老人每月每人为149元,70到80老人每人每月为209元,90到100周岁老人每人每月为249元,10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每人449元。村民的新农合以及社保(社会保险)全部自愿缴费参保。其中新农合为390元每年,在乡级及以上卫生院可以进行报销,社保每年缴费为200至5000元,由村民自行决定。 6月30日下午,实践队员们由村民带领去往耕地现场感受耕地的难度,抵达目的地后,当地农民耐心地向我们介绍了土地的类型、当前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锄地的目的(如除草、松土、保墒等)。随后,在他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如何正确握持锄头、调整身体姿势、掌握力度和节奏等关键技巧。起初,由于缺乏经验,大家显得有些笨拙,锄头挖得太深以至于伤及作物根部,或者力度不够无法有效除草。但在热情大叔的鼓励和指导下,我们逐渐找到了感觉,动作越来越熟练。看着原本杂草丛生的土地变得干净整洁,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许多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对于农业生产的过程了解甚少,尤其是像锄地这样传统而基础的农事活动。这样的体验可以增强我们对农业文化的认识,理解粮食生产的艰辛与价值。 在前几年脱贫攻坚的相关政策扶持以及帮助下,现在的闽营村已经有了显著且有效的变化,村子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并将变得越来越好. (二) 书声启慧心,德行育栋梁 实践队在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分别参与调研了当地最有代表性的小学和初中:城关镇东关小学和封丘县第一初级中学。并进行了支教电子信息启蒙教学活动。其中调研和走访情况如下: 1.1城关镇东关小学: 城关镇东关小学始建于1968年8月,建校初期和封丘县第一初级中学在一起称为东方红学校,1979年和一初中分开,更名为东关小学。学校记录着半个世纪的建校史和几代东关小学人的奋斗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使东关小学润泽着封丘古城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封丘县城关镇东关小学,学区辐射五个自然村,服务半径 1.5 公里。学校总占地面积12273平方米,建筑面积13493平方米,生均分别为3.02平方米和3.32平方米,教室总面积 平方米,生均 平方米,教室配备9+2照明设备,教室硬化防滑均达标。学校现有70个教学班,学生4057名,教职工224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高学历达标率96%点,中级以上职称教师56人,高职称比例25%。学校建立教师培训机制,保障培训经费,教师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达到合格要求。学校能按要求开足、开全课程、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巩固里常年达到100%。 近年来,学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学校环境优美,文化浓厚。学校按标准建设7室,美术室,音乐室,图书室,体育室,科学实验室,计算机室,多媒体室,卫生室,留守儿童之家以及教师配备的班班通教学设备,为孩子们健康、全面接受教育提供了优越的受教育环境和条件。图书室现有图书86000册,生均21册,复本率和年新增率均达到标准;教室安装的班班通实现了互联网的连接;计算机室配备电脑97台,拥有教师办公电脑21台,均能满足学校的日常办公需求;学校操场有200米环道和60米、100米直道。体育设施齐全;学校校长室、教导处、后勤总务室、卫生保健室齐全。厕所按照师生分设、坑为足,防雨防滑,干净卫生。 学校在以“以德立校,以人为本,智慧教育,和谐发展”的办学思路的指引下,形成了“营造读书氛围,突显书法特色,综合实践活动”的办学特色。以创建书法特色教育为载体,对学生实施艺术的熏陶教育。以“诵读经典,做高尚人”为导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多彩的课间活动为平台,让学生体味成长的快乐。 近年来,在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培养师生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校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学校、新乡市文明校园、新乡市红领巾文明学校、新乡市思想道德精神主题队会先进单位、新乡市优秀少先队集体、新乡市学雷锋先进集体、新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荣誉。 1.2封丘县第一初级中学: 封丘县第一初级中学原名封丘县东方红初中,建于1978年, 是封丘县办学规模最大的公立初级中学和重点发展的窗口学校。 封丘县第一初级中学一直秉承“以人为本、安全为天、五育并举、和谐发展”的育人理念,紧紧围绕“重质量、强素质、办特色、创名校”的办学目标,坚持“依法治校、人本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工作思路。近年来,在徐祖杰校长的带领下,紧紧把握办学的时代方位,以新课改为切入点,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方面成绩斐然,学校先后被新乡首批命名为“示范性学校”、“文明学校”、“绿色学校”等荣誉,并率先跨入了全市远程教育的行列。 多年来,该校坚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办学,积极深化学校内部改革和学习典型学校管理经验,始终把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人才作为首要任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为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学校多次举办师德研讨会并在教师中开展“养师德,练师能,铸师魂,育新人”活动,引导教师“乐业、敬业、专业”。近几年来,有数十名教师和上百名学生获得省级以有奖励和表彰。 为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活动中该校积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以科研为先行、以课堂改革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方法,提出了课堂教学做到“立足多数,推上拉下,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为迅速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学校采取听课、说课、评课、教师基本技能评比、课件制作培训、学历进修、教师结对子和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提高老师的业务水平。积极开展教法、学法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教育教学质量连年稳居全县榜首。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省级科研课题2项。 学校有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微机教室、教研活动室、电子备课室、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藏书丰富的图书室及阅览室。校园环境幽雅、整洁。现有5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800余人,教职工278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建校30多年来,封丘县第一初级中学与改革同步,在历届领导的带领下,趁着改革的春风,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在学校管理、校园改善、师资建设、教育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河南省五爱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体育达标先进单位”、 “校园记者站先进单位”、 “初中教学优秀教研单位”、“新乡市示范学校”、“新乡市文明学校”、“新乡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新乡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新乡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新乡市文明单位”、“新乡市先进基层工会”并荣获“新乡市五·一劳动奖状”,2002年在全市率先与北大附中合作办学,成为远程教育示范学校。在历届领导的科学决策下,全校师生乘着改革的春风,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经过30多年的积淀、发展、壮大,封丘县第一初级中学已成为全县教育系统的一支优秀团队。 (三) 山水映古今,风光绘四时 我们实践团队一行人先后走访了封丘的黄河曹工、陈桥驿,唐河的博物馆、文峰塔、泗洲塔和社旗的赊店古镇。 调研中我们了解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9个市的旅游词条在百度关键词搜索指数对比。词条的统计范围为全国,统计指数包括PC端与移动端的总和,时间为2023年2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由表可见,郑州、洛阳百度关键词搜索整体日均值在400以上;开封、安阳热度处于第二梯队,均值在200以上;新乡、焦作、三门峡旅游热度明显不足,均值在140上下;濮阳和济源的旅游热度还需大力加强,均值分别为106和76。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在历史的发展中,黄河流域孕育了融合统一、团结包容、勤劳创造的思想与精神。2021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中游依托古都、古城、古迹等丰富人文资源,突出地域文化特点和农耕文化特色,打造世界级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黄河在河南省内流经 8个地级市、28 个县(市、区)。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以黄河为主线,串联了河南省一系列具有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重要景点和城市。大力保护与传承黄河文化,打造黄河文旅品牌,对河南文旅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黄河流域依托下的黄河旅游带品牌颇具价值,河南当地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建筑和古文物,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参观价值。 位于河南省唐河县的泗洲寺塔,亦称菩提寺塔、泗州塔,是一座始建于宋绍宗二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的为了纪念一位庇佑唐河不再发生水患的高僧所建的古塔。泗洲寺塔是河南省现存最高、体量最大的古塔之一,有“泗洲寺塔离天一丈八”之称。泗洲寺塔位于原菩提寺院内,现寺已不存。泗洲寺塔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塔高49.6米,共10层。砖塔外形高大,高度及边长自下而上逐层递减。该塔用长方形青砖加白灰垒砌而成,多采用不岔分手法砌筑。泗洲寺塔第二级塔外壁嵌有59尊释迦牟尼佛像;第四级塔外壁嵌有6尊佛像,端坐于莲花须弥座上。塔身翼角为雕制龙首80条,悬于塔身外33厘米。泗洲寺塔塔层采用偶数形式,是河南省典型的宋代砖塔之一。塔内历代修塔记事碑为研究该塔的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塔外砖雕佛龛、佛像形态各异,部分佛像还带有纪年、记事铭文,塔身各层不同形制的塔门和塔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塔身及塔内斗拱种类多达十余种,为宋代建筑史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该塔于2006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笔峰塔,俗称文峰塔。该塔始建于明末清初,是当地文人雅士为培植唐河文风,弘扬圣贤学风而集资修建的古塔。文笔峰塔为仿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八边形,身分九级。第一级直径5.18米,周长17.28米。塔身通高30米。文笔峰塔外形挺拔俊秀,酷似一支饱蘸浓墨的神来之笔,巍然屹立,它与城北的泗洲寺塔遥相呼应,素有“一城担二塔,二塔抬一城”之说。 在唐河和封丘的调研中我们考差了大量的古建筑,有些甚至可追溯到千年之前仍屹立不倒。如果能充分开发此类具有潜在价值的文化地点,应当会成为河南旅游的一抹新亮色。 另外我们也走访了已经进行初步商业开发的赊店古镇,古镇是一个依水而建、依商而兴、依信义而繁荣的古老县镇。明清时,晋陕二省商人多发迹于此,商会捐银数万余两,建成堪称天下一绝的山陕会馆。且会馆于1988 年被国务院定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1949 年成立了南阳县赊店镇人民政府;1965 年建立社旗县人民政府,驻社旗镇,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圈改,把"赊旗"改为"社旗",谐原赊旗之音,寓社会主义旗帜之义;1975 年更名为城关镇;1981 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复名社旗镇;1989 年被河南省政府定为历史文化名镇;2004 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复名为赊店镇。2007年被国家文物局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赊店古镇如今保存了较为完整的明清时的城墙、码头、街道、店铺和民居。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文物古迹有山陕会馆,火神庙,广盛镖局,蔚盛长票号,厘金局,福建会馆,春秋楼遗址,城墙遗址,彰新寨会议旧址。其中山陕会馆为赊店古镇的最为珍贵的古建文物。社旗山陕会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十八年(1892年)竣工,共历六帝136年。主体古建筑呈前窄后宽之势,东西最宽62米,南北长156米(现存),总占地面积12885. 29平方米,建筑面积6235.196平方米。整体建筑分前、中、后三进院落。其中春秋楼及其附属建筑于咸丰七年为捻军所焚,现存建筑152间。社旗山陕会馆为当年寓居此地的山陕二省商人集资所建,因馆内敬奉关公,为此又名关公祠、山陕庙是一座商业会馆类建筑与关帝庙建筑完美结合的古建筑群。社旗山陕会馆在全国现存80余座同类建筑中,首家于1988年元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会馆中石碑上所刻的有关从商的规则可谓是现代商界规矩的雏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如今社旗县围绕赊店古镇为主体,大力发展相关旅游经济,争取从现如今的门票经济发展为可以与周边相关产业互动的、立体的、有活力的综合旅游经济,和周围的酒店宾馆、农家乐以及相关文创与特色文化以及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结合,带动社旗县经济发展。现如今社旗县人民政府计划在现存遗址的基础上复建清朝时的赊店镇古城墙、码头以及七十二条街等相关建筑,并打算将整个赊店古镇打造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为申请成为5A级景区做准备,在抖音等流媒体平台可以看到,社旗如今正在重点推广古镇文化旅游,联动了一系列流量,网红等为古镇带来新生力量,并且通过直播和短视频推广等方式扩大古镇的知名度,制作了一系列与当地特色紧密相连的文创周边,相关的建设工作如今正在进行。 2023年9个市旅游业迎来恢复性增长,尤其在“五一”假期各地市迎来热度高峰。2023年“五一”假期河南省共接待游客5518万人次,旅游收入310.1亿元。文旅业的火爆来源于沉浸式文化体验的增长,如郑州电影小镇体验百年商业文化变迁、洛阳古城特色文化街区汉服体验盛唐的市井文化,等等。山水景点提供了生态游、康养游、乡村游等精品主题旅游场景和旅游观光、果园采摘、节日民俗等活动,推动了业态升级创新。 二、存在的问题 (一)特色产业陷入平台期,基层群众需求仍需满足 作为金银花乡,当地金银花的市场价值没有最低保障,种户丰收时价格低廉,成为极大阻碍种户积极性的问题,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采集更是一大难点。金银花花期较短,需在花苞开放前1~2天内采收完毕,花开后产品质量及药用价值会大幅下降,因此采收期需大量劳动力手工采摘,效率很低。目前,市场上没有金银花采收的专业机械装备,是阻碍金银花产业发展壮大的阻碍之一。此外,金银花精深加工属于药品研发,所需资金巨大,一般企业难以承受,因此多停留在晾晒、烘干、仓储等初级加工层面,产品附加值较低。现有龙头企业受产能及精深加工技术水平所限,对当地金银花产业的带动能力有限,封丘金银花销售主要以干花销售主,科技含量低,价值不高。 农业生产时进行大规模的滴灌时,对于一些小农用户的帮助并不大,且滴灌系统的安装需要铺设管道、安装滴灌带或滴头等设备,这些设备的购置和安装成本相对较高,对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小农户来说,省下的人工费用并不能带来更高的收益,安装的成本反而成为了负担。对于种粮大户来说,滴灌系统需要精确控制水肥的施用量和频率,以确保作物得到适量的水分和养分。这要求农户具备一定的农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熟练掌握滴灌系统的使用方法。 在针对当农村分析我们发现闽营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庄,人口结构、经济状况、社会保障、教育与医疗服务等方面都反映了农村地区在社会转型期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首先,闽营村的人口结构显示出显著的老龄化趋势。全村共有3725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700余人,占全村人口的18.8%。这一比例反映了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老龄化问题,年轻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村内主要以留守老人和儿童为主。村里有1500余人外出务工,务工人员受教育水平大多为初中毕业,少数为高中毕业,显示出村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外出务工是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但也带来了村庄劳动力的减少和人口结构失衡的问题。这一现象不仅对村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同时也对村内的社会结构与家庭关系造成了冲击。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老年人的照顾成为了村内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村委会对两位空巢老人进行了照顾,但村内有五保户60余人,依靠村级养老院进行照料。这种社会保障体系虽然为部分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但面对逐年增长的老龄人口,养老资源的压力依然很大。村庄的空巢化现象显著,老年人和儿童的照料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在经济方面,闽营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依然是农业。全村共有5730亩耕地,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花生、芝麻、红薯和高粱。玉米和花生的种植面积各为2400亩,显示出大宗作物的种植在该村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的种植结构相对单一,虽然这些作物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但种植结构的单一性使得村民在应对市场波动时缺乏足够的灵活性。此外,玉米和花生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村民的收入受市场影响严重,而种植芝麻、红薯等作物的面积相对较少,未能形成规模经济。闽营村的人均年收入约为4500元,虽然基本保障了村民的生活,但相比城市地区,这一收入水平仍然较低,显示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尽管如此,闽营村在农业合作社和产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全村有一个香菇种植合作社,每年产出约九万袋香菇,净利润可达54万元。合作社的运作表明,通过集中资源,村民能够在有限的农业资源下创造出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外,村内还有若干私人养殖户及参与种植合作社的家庭25户,家庭农场数量达到12户。这些小规模的经济实体为村民提供了多样化的收入来源,减少了对传统农业种植的依赖。然而,村内的产业结构依然以农业为主,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村内唯一的工业企业是一家小型电子厂,仅能为30人提供就业机会,无法为全村提供大规模的就业岗位。这种产业结构使得村民的收入渠道有限,大多数家庭依然依靠外出务工或农业收入来维持生计。 在教育方面,闽营村设有小学和幼儿园,为村庄及周边村庄的儿童提供了基础教育。小学和幼儿园的设置基本解决了村内儿童的入学问题,保障了基础教育的普及。然而,初中教育由乡级进行调控,这意味着村内的孩子在小学毕业后,需要前往其他地区接受更高阶段的教育。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家庭的教育负担,同时也限制了部分家庭的教育投入,尤其是对于那些收入较低的家庭而言,孩子初中阶段的外出求学可能带来额外的经济压力。此外,受限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闽营村的教育质量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机会较少,直接影响到村民整体的文化水平与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医疗服务是农村地区的重要民生保障之一。闽营村设有社区医疗服务站,共有1至2名医务人员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虽然村内医疗服务站的设立能够为村民提供日常的医疗保障,但医务人员的数量有限,医疗设施和服务能力相对薄弱。对于一些复杂的疾病或紧急情况,村民仍需前往乡镇或县级医院接受治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的医疗保障水平。村民的健康状况,尤其是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尽管有新农合保险的报销政策,但每年390元的缴费标准对于一些经济困难的家庭仍是负担,而村民是否参保完全是自愿的,这意味着部分村民可能因经济原因而未能参保,从而失去了报销的机会。 社会保障方面,闽营村的补贴政策为部分弱势群体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村内的耕地补贴标准为每亩108元,每年通过这一政策为村民提供了一定的经济补助。此外,村内五保户的五保补贴为每月每人572元,孤儿补贴为每人每月900元,农村养老金也根据年龄段进行发放。60岁至70岁老人每月可领取149元,70岁至80岁老人每月可领取209元,90岁至100岁老人每月可领取249元,100岁以上老人则每月可领取449元。这些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弱势群体的经济压力,保障了基本生活水平。然而,补贴金额较为有限,难以完全满足老年人、五保户等弱势群体的长期生活需求。村民的养老问题依然较为突出,特别是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现有的养老保障体系面临较大挑战。 (二)师资仍需壮大,书声铺就未来 1. 农村家长教育观念落后。首先,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广大农民的教育观念是普遍落后的, 在农村大部分家长受教育程度偏低, 思想意识落后, 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父母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即可, 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忽略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其次, 农村家长对现代就业制度不了解, 认为大学不分配, 上大学依然没有铁饭碗。同时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困难收入低等现象, 促使“读书无用论”影响着农村家长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下就导致了大量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辍学和厌学现象。 2. 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义务教育发展滞后。2000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总经费投入仅为1026.31亿元, 到2010年增加到5017.50亿元, 2010年经费投入比2009年增长了13.5%, 达到5000亿元的水平, 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这个数字直到如今还在不断增长。但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总量及经费的分配和使用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实行的是县、乡、村三级办学方针三级办学方针。相当一部分县级政府面临的最大困难仍然是财力不足。一般县级政府的财政状况通常也只能维持县本级的机构运行和人员供养, 单纯依靠县级财政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3. 农村师资力量薄弱。首先, 农村教师素质普遍偏低。调查显示, 在农村小学教师中, 只有12.81%的人具有本科学历, 本科以上学历仅占0.2%;初中教师中, 本科学历大概占到34.92%, 本科以上学历的也仅占0.2%。农村中小学教师大都缺少尝试先进教学方式的愿望和条件, 自我创新和自我提高的意识不强, 与城市中小学教师相比, 进修学习机会和享受的资源相对较少, 这也是阻碍农村义务教育教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 对教师队伍缺乏有效管理造成农村教师代课现象普遍, 临时的代课老师教学水平普遍偏低、责任感较低、以及非专业化教学对正常教学活动不利。 4. 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4000万, 教育问题引关注。根据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微观数据计算,全国目前有农村留守儿童4177万,大部分留守儿童与祖父母一起生活, 长期处于隔代教育环境下中, 留守儿童容易产生依赖、懒惰的习惯, 以及抑郁、自卑不良情绪。随着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 对于这些特殊儿童的教育也日益成为教育界以及学术界广泛探讨的话题。 (三)设施仍显不足,旅客粘性较弱 1.古镇建设仍需完善,推广力度稍显式微 以古镇为例窥见本次调研的旅游景点,配套设施在整体旅游体验中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首先,交通设施的欠缺严重影响了游客的出行体验。尽管古镇地处交通便利的地段,但其内部交通指引系统较为薄弱。抵达古镇后,需要依赖导航,但道路标识不够清晰,容易导致迷路的情况出现。在节假日高峰期间,停车问题尤为突出,有限的停车空间不仅无法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周边道路的交通堵塞,影响了游客的到达体验。古镇的导览服务较为简略。目前,赊店古镇缺乏专业的导游和导览设施,游客对古镇的文化和历史了解有限,往往只能依靠自我探索。缺乏系统的导览服务使得游客在游览时难以深入了解每一个景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游览效果大打折扣。同时,现有的导览标识设计和内容也相对匮乏,信息更新不及时,不能有效帮助游客获取最新的活动和景点信息。这一方面导致游客对古镇文化的认知不足,另一方面也使得古镇的文化底蕴未能充分展现。并且当地目前缺少网上指引,在例如“高德地图”等导航软件上的营业时间,门票费用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造成了误导。这种信息不对称不仅影响了游客的出行安排,也降低了对古镇的整体满意度。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发展模式需要多元化产品作为支撑。既有学者研究发现,当前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现实问题。具体而言,目前河南省乡村旅游产品主要为农事体验、果蔬采摘以及乡村旅游观光等,产品形式较为传统,未能有效体现出河南省农村地区的地域特色。同时,河南省大部分乡村旅游区域未能开发出个性化产品来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利于河南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时代,数字信息的挖掘与利用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关键。然而,现阶段河南省乡村旅游智慧化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缺乏乡村旅游智慧平台。随着乡村旅游游客群体年轻化进程加速,游客更注重乡村旅游过程中的交通出行、饮食住宿以及服务质量等细节问题。目前,河南省尚未开发乡村旅游智慧平台,难以为广大游客提供行车路线规划、餐饮与住宿预订、停车指引等便捷化、透明化以及全面的乡村旅游信息,不利于河南省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 2.营销方式单一化,宣传效果不佳 在数字经济时代,乡村旅游营销方式直接影响着乡村旅游发展成效。既有学者发现,目前河南省部分地区乡村旅游营销方式较为单一,多数采用官方媒体宣传、广告宣传、线下活动推广、制定旅游指南与手册等传统营销模式,缺乏数字经济时代的营销策略与方式,未能树立起数字营销理念,导致大部分游客获取乡村旅游信息渠道单一,不利于提高河南省乡村旅游宣传成效并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 在宣传推广方面,尽管古镇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资源,但其品牌形象并未有效树立,知名度依然较低。品牌宣传的不足使得古镇在众多旅游目的地中难以脱颖而出,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往往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已经在他们心目中形成强烈印象的城市。赊店古镇在全国范围内的曝光率相对有限,尤其是在核心的目标市场中,缺乏强有力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形象塑造。尽管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开始逐步增加对古镇的推广,但这些宣传的覆盖面和针对性不足,无法有效吸引到更多的潜在游客。同时,古镇在新媒体营销方面的表现也略显滞后。当前,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获取旅行信息,古镇若未能充分利用这些新兴渠道,将错失大量的潜在游客。尤其是在年轻游客中,古镇的宣传渠道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和吸引力,未能通过互联网引发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3.专业人才匮乏,人才助力不足 发展乡村旅游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目前,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中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现实问题。由于目前河南省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以当地农民为主,其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不利于河南省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农村经济发展条件不佳,缺乏发展平台等,难以引进大量外部专业人才,导致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缺乏专业人才,阻碍了河南省乡村旅游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河南的旅游景点数量和多样性不足,是影响其吸引力的重要因素。虽然古镇有火神庙等一些历史文化景点,但总体而言,主要景点数量较少,并且在距离赊店古镇几公里外的酒香小镇也是当地的主要景点之一,然而与赊店古镇部分耦合性不强,无法形成强关联增加游客粘度。古镇与周边景点缺乏有效的联动和协作,未能形成合理的旅游线路和组合游,游客在游览时往往无法顺利地将多个景点串联起来,这无疑影响了游客的整体游览体验。缺乏整合的市场营销策略,使得赊店古镇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进一步削弱,游客在选择旅游线路时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景点联动良好的目的地。 现有景点主要集中在商业活动上,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的文化体验有限,缺乏深度和参与感。这种商业化过度的现象不仅削弱了古镇的文化氛围,也使得游客在游览时难以沉浸于地方特色与历史背景中,导致整体体验的贫乏。缺乏新景点的开发与创新,现有景点的吸引力和新鲜感逐渐减弱,致使回头客的吸引力下降,游客对古镇的关注度逐渐降低。 河南本身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缺乏有趣的文化互动体验活动,使得游客难以真正感受到河南的独特魅力。例如,传统手工艺的展示和民俗表演等活动,往往能够吸引游客的眼球,但部分景区在这方面的安排却相对单薄,无法满足游客对文化体验的渴求。对比河南其他旅游城市,赊店古镇缺乏明显的特色和竞争优势,这直接影响了其在游客心目中的地位。与洛阳、郑州等城市相比,赊店古镇的文化亮点和旅游项目相对匮乏,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往往更倾向于那些已经建立起强大品牌形象的城市。缺乏独特文化的挖掘与展示,使得河南与周边城市的文化差异性不明显,影响了游客对古镇的认知和兴趣。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游客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具有独特文化体验和丰富旅游产品的目的地,而赊店古镇在这方面的缺失无疑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 三、 解决方法 (一) 做好特色产业,共建幸福乡村 1.金银花种植 对于金银花种植,希望能够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人文、地理优势,将金银花作为与粮食生产优势互补的姊妹产业,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制定金银花产业发展规划,划定金银花种植区域。在不违反国家土地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户利用荒地、滩涂等种植金银花。通过土地流转实现金银花规模化种植,同时加强土地保护,形成稳固、绿色、高效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中药知名龙头企业落户封丘金银花原产地,或在此设置原料生产基地。同时,发掘培育本土龙头企业,鼓励企业研发凉茶饮料、清热含片、保健食品等金银花系列产品,支持引导企业进行生产设备升级改造。加强资金支持与人才培养,对使用精深加工设备、研发金银花新产品、开发自动化采收装备的企业进行补助奖励,支持企业进行全产业链建设。国家进行经费方面的补贴,这种政策的投资力度加大有利于提高当地的农民对于滴灌技术的兴趣,若是能大面积地普及,将减少巨大的人工成本。此外,对于已安装滴灌系统的农户们,应当加强对其的技术培训与推广: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方式提高农户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好产品用的方式正确才可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2.乡村持续振兴 而针对典型的乡村从脱贫到振兴,对闽营村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首先,针对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外流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创造更多本地就业机会并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发展本地产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闽营村可以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家庭农场和农产品加工业,来增加就业岗位。例如,进一步扩大香菇种植合作社的规模,提高生产力和产量,并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提升产值。同时,引入农业机械化、灌溉技术等,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经济效益,吸引村内外的青壮年劳动力参与生产。此外,推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也至关重要。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返乡创业贷款、税收优惠、技能培训等政策支持,为返乡创业者创造有利条件,使他们在家乡也能获得可持续的经济收入,并带动其他村民一起发展。 解决经济结构单一问题是实现闽营村长期经济稳定的重要步骤。闽营村的经济目前过度依赖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差。为解决这一问题,村庄可以大力发展农业深加工产业,增加产品附加值。通过引入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村民不仅可以销售原始农产品,还可以通过加工、包装等增加收入。例如,香菇的深加工、玉米和花生的加工产品销售,可以形成一个小型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提升经济效益。此外,村庄还可以开发乡村旅游产业。闽营村可以利用周边的自然景观、文化资源等,发展“农家乐”、民宿、生态旅游等项目,吸引城市游客前来体验农村生活,增加经济收入。通过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村民不仅可以在农业生产之外获得收入来源,还可以带动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村庄的整体经济水平。合作社的作用也需要进一步强化,才能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的效益。现有的香菇种植合作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业收入,但规模仍然不足,难以覆盖更多村民。为此,村委会可以通过提供组织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合作社扩大规模,吸纳更多村民参与。通过集中化经营、统一管理和现代化技术的引入,合作社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此外,村庄还可以引入更多种类的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鼓励村民尝试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或从事其他副业,如畜牧养殖等。通过多元化发展,逐步减少村民对单一农业收入的依赖,提升抗风险能力。 在教育资源方面,改善教育资源和设施是提高农村孩子教育水平的关键。闽营村虽设有小学和幼儿园,但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初中教育依赖乡镇调控,导致许多家庭面临额外的教育成本。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加强与县级教育部门的合作,定期为村内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机会,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同时,可以通过政策吸引年轻教师到村里任教,政府可以提供住房、交通等方面的补助,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此外,改善现有学校的硬件设施也是当务之急。争取政府和社会资源捐助,升级学校的教学设备,增设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机会,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是解决老年人、五保户、孤儿等弱势群体生活困难的关键。闽营村目前的社会保障和补贴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民的经济压力,但补贴额度较低,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为此,村委会应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提高五保户、低收入家庭和孤儿的补贴标准,确保他们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此外,村内的养老服务设施也需要加强建设,特别是针对空巢老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村委会可以引入更多的社区养老服务,如日间照料中心、上门护理服务等,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村内的医疗设施和人员匮乏,社区医疗站的医务人员数量和能力都难以满足村民的需求。为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要加强村级医疗站的设施建设,配备更多的医疗设备和基本药物,确保村民的日常医疗需求能够得到及时的满足。政府可以派驻更多的医护人员,或者与县级医院建立合作,定期派医生到村内巡诊,为村民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此外,还应加大对新农合和其他医疗保障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村民了解并参与新农合,减轻他们的医疗负担。对于老年人、五保户等弱势群体,可以引入更多的基层医疗服务项目,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提升他们的健康保障水平。 最后,改善村庄的基础设施建,村内的供水、道路、电网等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制约了村庄的发展。村委可以通过政府支持或社会融资,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同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村庄还可以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帮助村民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往更广阔的市场,增加村民收入的多元化途径。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提升村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加强师资培训,转变教育观念 1. 转变教育观念。转变农村教育观念是解决现阶段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第一要务。首先, 要转变农村狭义的教育观, 即“学校就是教育”的小教育观, 将学校教育之外的非学校教育如社会教育、家庭教育都纳入教育范围, 形成广义教育观, 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和家庭的紧密结合。其次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 指导家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 2. 加大投入力度, 健全农村教育财政法律制度。经费问题是重中之重。依靠农民自身力量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是很有限的。必须依靠政府来筹措教育经费。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尤其是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强行政执法。法律手段将经费负担的责任、数量等固定下来则更能保障经费的投入。因此为了促进和保障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的发展, 应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法律法规体系, 实现依法治教。 3. 提高教师素质。严格实施教师资格管理制度, 对不合格教师培训以及淘汰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使农村教师有参加培训学习的条件和机会;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支教工作;继续做好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教师帮扶工作等。健全农村教师在职培训和进修制度, 激励农村教师参加函授、自考等进修学习。 4. 关注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社会、政府、学校、家庭都应负起责任, 单单依靠学校是不行的。建设农村学校寄宿制, 寄宿制学校可以对留守儿童进行统一的生活管理, 老师可以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加快改革力度尽快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相关政策。 (三)提升基础设施,打造特色品牌 针对古镇文化旅游: 1. 针对古镇文化通过调查发现,74.51%的游客看重赊店古镇的文化元素。赊店古镇具有诚信文化、酒文化、会馆文化、戏剧文化、街巷文化、茶道文化等多样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文化元素的开发还不足,游客的感知仅限于视听,缺乏沉浸式体验项目。建议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如赊店的老酒文化历史久远,始于夏,兴于汉,盛于明清,从“仪狄造酒杯康润色”到“刘秀赊旗”,可以挖掘酒文化和酿酒技术相关联的体验项目,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游客参与“刘秀赊旗”历史演出,感受历史体验汉文化。在调查中发现有63.73%的游客是陪伴着家人和朋友前往,可以针对赊店传统的酿酒技术,开发亲子体验项目,带孩子的游客可以参与体验学习发酵和酿造的知识。带朋友一起前往的,可以体验会馆文化、诚信文化和茶道文化。通过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切身感知特色文化,并能参与其中重温历史,体验文化。 2. 游客评价较差的项目集中在古镇旅游景区交通便利程度,景区的休憩体验感和古镇周边的餐饮与住宿条件三方面。赊店古镇位于社旗县城中心区域,山陕会馆、火神庙、瓷器博物馆、镖局等文物古迹和当地居民居住街道、商业区交织,以至于古镇内交通疏通不畅,游客车辆出现拥堵。建议在项目后续开发过程中,整体布局,科学规划,景区内交通路线、车辆和行人通道分开,进出口标识明确。优化游客中心,完善休憩场所的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对游客的访谈中发现,大部分游客是一日游,看重临时休憩点的体验,以及午餐体验。因此建议在不同景点建设具有景点特点的休憩和餐饮服务。如在山陕会馆景区周边建设与会馆文化、茶道文化应景的休憩场所。 3. 从客源信息可知,游客主要来自河南省和南阳市区,可见古镇旅游在辐射周边城市,联动南阳市其他旅游资源方面还不够。新媒体时代,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化,有研究显示人们在收集旅游景点资讯时,47.64%的人从百度、豆瓣或出行软件的推荐页面中了解景点,制定出行攻略,通过纸质材料、朋友推荐或电视的比例分别仅为22.17%、15.09%、11.79%因此在营销推广方面要联动国内各大线上旅游平台,利用新媒体进行营销宣传,提高客流量。此外在推广营销战略中,要注重培育特色品牌,不盲从跟风,坚持守正创新,深挖文化元素,将特色品牌植根于旅游感知体验中。 对于其他旅游名胜与景区: 1.促进产品创新与地域特色融合。首先,应全面深入分析现阶段河南省不同乡村地区的地域特色,尤其是历史文化、自然景观、民俗风情等,并将其融入乡村旅游产品设计中。其次,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形式,除了传统的农事体验、果蔬采摘外,还可以开发河南省乡村文化体验、非遗工艺制作、乡村美食体验等更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优化河南省乡村旅游产品结构。最后,还可结合河南省各地特色资源,打造以历史文化游、生态农业游、自然风光游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线路,实现个性化乡村旅游产品开发。 研发乡村旅游智慧平台。河南省政府应加大资金支持,研发河南省乡村旅游智慧平台。同时,整合河南省内乡村旅游资源,提供行车路线规划、餐饮与住宿预订、停车指引等便捷化服务。此外,还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分析游客消费行为与需求,为河南省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2.开展数字营销,拓宽营销渠道 首先,树立数字营销理念。河南省乡村旅游相关企业与政府部门需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数字经济时代营销方式的重要性,将数字营销作为优化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重要战略。加强数字营销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升河南省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数字营销技能,使其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数字工具进行营销。其次,拓宽多元化营销渠道。除了传统的官方媒体宣传与线下推广活动,河南省各地应积极探索与运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平台,加大力度宣传、推广河南省乡村旅游。同时,还可与国内旅游网站、在线旅行社等合作,将乡村旅游产品纳入其推广范围,扩大河南省乡村旅游的曝光度。 3.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充实人才储备 加强本地人才培养与提升。首先,开展专业培训,组织河南省内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参与乡村旅游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例如旅游管理、服务礼仪、数字化营销等,提升其专业素养与技能水平。其次,通过建立优秀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评选等奖励机制,鼓励河南省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提升自身能力和业务水平。最后,为本地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与晋升空间,为其展示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 吸引外部人才加入。首先,优化人才政策,河南省各地政府可因地制宜制定出更具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专业人才政策,在提供住房补贴、子女教育等方面加大优惠力度,吸引更多的外部专业人才来到河南省从事乡村旅游工作,助力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其次,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和优势,提升外部人才对河南省乡村旅游的认知度和兴趣。 推动数字化转型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首先,加强数字化培训,针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开展电商平台操作、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技能培训,帮助其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其次,在引进外部人才时,还需注重数字化背景和能力的考察,为乡村旅游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保障。最后,河南省各地政府可组建专门的数字化团队,负责乡村旅游的数字化建设与运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 结语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与村民的共同努力。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 展望未来,河南省应继续坚持农业现代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并重的发展策略,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和思路,努力克服各种挑战,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河南省的乡村振兴之路将越走越宽广,为全国的乡村振兴事业提供宝贵经验和示范!
办理单位: 县政府办公室 办理日期: 2024-10-25
办理结果:

网民您好,感谢你对唐河发展的支持和所提建议,感谢你对县长信箱的支持。